每到端午时,就已经是临近夏至了。这时节旭日升得早、夕阳落得迟,白天很长,进入仲夏之日,这是端午节。因为古人认为“五”为毒数。所以午为毒时。所以到了端午时,总是要做一些驱邪消毒的事。端午节还有六个不一样的别称,你知道吗?让我们一起到农历小知识看看吧!

农历五月初五,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。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别称。

端阳节:五月正是仲夏,据《荆楚岁时记》载,因仲夏登高,顺阳在上,故称五月初五为“端阳节”。

重午节:午属十二支,农历五月为午月,五、午同音,五、五相;重,故端午节又名“重午节”或“重五节”。

天中节:古人认为,五月五日时,太阳重入中天,故称这一天为“天中节”。

浴兰节:端午是皮肤病多发季节,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。

解粽节:古人端午吃粽时,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、长者为胜的游戏,故有“解粽节”之称。

菖蒲节:古人认为“重午”时五毒尽出,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,如在门上悬挂菖蒲、艾叶等,故端午节也称“菖蒲节”。

端午节有多少年的历史了

从端午节开始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,端午节的由来: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。著名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最终抱石投入汨罗江,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后来世人在江中投放饭团希望江中的鱼类不要馋食屈原的身体,以此来纪念屈原。

端午从字面上还有“端五”、“重五”、“重午”等名称。“端”古汉语有开头、初始的意思,称“端五”也就如称“初五”。《风土记》里说:“仲夏端午。端者,初也。”每月有三个五日,头一个五日就是“端五”。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,元代陈元靓《岁时广记》云:“京师市尘人,以五月初一为端一,初二为端二,数以至五谓之端五。”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