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传统演出,戏曲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培育市场,而走进校园增加孩子们对传统戏曲的了解则成为重要一环。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,半年时间里全国已有10余所校园举办了戏曲进校园文化传承活动,既有亲身体验,也有借助动漫等较受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讲述戏曲知识的活动等。同时,教育部也刚刚成立戏曲教育指导委员会,来指导戏曲教育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若要提升孩子们对传统戏曲的接受度,需要让学生与戏曲文化亲密接触,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戏曲教育,促使学生对戏曲文化“路转粉”,结合历史将戏曲重新编排,以“接地气”的方式走进校园。

加速进校园

随着大众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视,越来越多的戏曲走进校园,让学生在学之余感受戏曲魅力。

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,半年时间里全国已有10余所校园举办了戏曲进校园文化传承活动。就在日前,由北京大学会议中心主办,北京市曲剧团演出的经典剧目《北京人》《龙须沟》刚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。北京曲剧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地区形成的新剧种,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。

除此之外,包括安徽省、陕西、湖南在内的多个地区,也纷纷进行“戏曲进校园活动”。登台上演的戏曲《红色永流传》、《智取威猛山》选段、《蜀汉之殇》等多部作品,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。

刚接受完戏曲熏陶的李同学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,希望学校能多举办戏曲进校园的活动,因为时很少接触戏曲,现在可以在学校距离观看戏曲表演真的太好了,即使不能完全理解戏曲表达的内容,但是看着戏曲演员们富有感染力的表演,内心也忍不住澎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为加大对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支持,教育部日前发布了关于成立教育部中国戏曲教育指导委员会,加强中国戏曲教育工作,深化中国戏曲教育改革,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丰富拓展校园文化,推进中国戏曲进校园、进课堂,充分发挥专家对中国戏曲教育工作的研究、咨询、评估和指导作用。

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,国家现大力支持传统艺术发展,戏曲进校园首先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,此外也体现了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,通过培养青少年认识美和欣赏美的能力,从而提升青少年的艺术文化素养。

从兴趣培养做起

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,目前戏曲进校园也在围绕学生们接受的方式安排相关活动。比如借助动漫的形式,讲述戏曲的历史、文化与特色,同时也会安排学生们现场体验戏曲的服饰,或学相关作品、唱词等,增强互动体验感。除此以外,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够欣赏到戏曲的魅力,部分活动也加入直播环节,融合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与学生对接。

“推动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与创新,从青少年传播是水到渠成。想要戏曲成为青少年的兴趣爱好,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,在传播过程中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注重创新,只有青少年能够鉴赏戏曲,才会成为青少年的爱好。”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如是说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现阶段,互联网发展迅速,信息碎片化严重,年轻人受快餐文化影响严重,只求速度不求内涵内心浮躁,然而戏曲恰恰与之相反,如果更多年轻人静下心走进戏曲艺术的世界,不仅能提升年轻人对与传统文学的理解,也能培养情,使之更加沉稳。戏曲进校园也要讲求天时地利人和,根据不同年纪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戏曲教育,根据地区推广当地特色戏曲类型,根据不同时间段选择表演题材,更容易与青少年产生共鸣,“对症下药”在培养青少年对戏曲的兴趣爱好的同时也不会引起青少年的反感。

此外,魏鹏举认为,青少年接受戏曲熏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学校推广美学教育培养青少年情。弘扬戏曲文化就要从戏曲文化的基本讲起,让青少年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,同时也考验着戏曲表演者的功力,表演是否具备感染力。

增加传播新形式

毋庸置疑,在传承戏曲文化的过程中,“戏曲进校园”只是开始,想要更好地传承戏曲文化,更需要“出校园”,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铺垫更广泛的社会基础。

魏鹏举表示,戏曲想要传承发展一是进入校园,二是社会公益活动,三是需要借助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,将戏曲文化和流行文化进行结合,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有效传播,同时也可以将戏曲与文创结合起来,比如脸谱、服饰服装、声音元素都可以有效利用。

北京商报记者发现,包括戏曲进乡村、进校园、进社区活动都在陆续举办,部分演出收获了较多观众。其中,栾川县曲剧团每年送戏450场次以上,今年受邀到三门峡市陕州区演出经典剧目《包公辞朝》《包公碑》《铡美案》《清风亭上》《拉荆笆》《情系重渡沟》等戏曲,累计观众达6.2万人次。

传承戏曲艺术不能只是传承文化的外壳,而是传播戏曲的灵魂。所以,我们不仅需要继承传统,也需要在继承中不断摸索与探讨,创新出符合时代特点、与时俱进的作品,这能真正地传承发展戏曲艺术。

对于戏曲传承的创新,陈少峰认为,一方面是培养戏曲爱好者,另一方面是培养专业人士,青少年现在注重培养的是对戏曲的兴趣爱好,而戏曲真正想要传承还是要靠专业人士,可以与职业戏曲学校合作,让更多戏曲专业人士进入校园、进入社区,让戏曲传播的范围变得更广,更有助于戏曲未来的传承。(记者郑蕊实生葛婷婷)

推荐内容